财政部關于(yú)印發《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财務監督管理辦法》的(de)通知财金[2010]56号

作者:中資資産 來(lái)源: 本站 打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财政廳(局)

爲(wéi / wèi)了(le/liǎo)加強對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的(de)财務監督管理工作,促進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健康發展,現将《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财務監督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要(yào / yāo)高度重視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财務監督管理工作,合理安排人(rén)員和(hé / huò)經費,積極發揮工作主動性,切實提高财務監督管理水平。

二〇一(yī / yì /yí)〇年六月七日

附件:
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财務監督管理辦法

第一(yī / yì /yí)章 總則
第一(yī / yì /yí)條 爲(wéi / wèi)了(le/liǎo)加強對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的(de)财務監督管理,規範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的(de)财務行爲(wéi / wèi),防範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财務風險,促進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健康發展,根據《金融企業财務規則》(财政部令第42号)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依法取得金融業務許可證的(de)非中央管理金融企業,包括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信用社、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信托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财務公司、消費金融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以(yǐ)下簡稱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适用本辦法。
非中央管理的(de)金融控股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和(hé / huò)融資性擔保公司等從事金融性業務的(de)其他(tā)企業比照本辦法執行。

第三條 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是(shì)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的(de)财務主管部門,對本級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實施财務監督管理,指導下級财政部門開展财務監督管理工作。主要(yào / yāo)職責包括:監督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執行本辦法及其他(tā)财務管理規定;指導、督促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建立健全内部财務管理制度;指導、督促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建立健全财務風險控制體系,監測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财務風險及其運營狀況;監督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的(de)财務行爲(wéi / wèi);加強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财務信息管理;監督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接受社會審計和(hé / huò)資産評估等。
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财務隸屬關系,原則上(shàng)按照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法人(rén)機構工商注冊登記的(de)行政管理關系确定,注冊登記機關同級财政部門爲(wéi / wèi)其财務主管部門。法人(rén)總部所在(zài)地(dì / de)與注冊地(dì / de)不(bù)一(yī / yì /yí)緻的(de),由總部所在(zài)地(dì / de)的(de)省級财政部門确定其财務主管部門。國(guó)家另有規定的(de),從其規定。

第四條 地(dì / de)方人(rén)民政府及其授權的(de)部門、機構、或其他(tā)投資主體直接或間接設立的(de)國(guó)有及國(guó)有控股金融企業(以(yǐ)下簡稱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各級财政部門應按照國(guó)家有關法律法規和(hé / huò)國(guó)有金融資産管理的(de)有關規定,規範和(hé / huò)加強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的(de)财務監督和(hé / huò)管理。

第五條 各級财政部門應積極參與和(hé / huò)支持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改革發展,充分發揮财政監督管理職能,促進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第二章 财務登記

第六條 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應在(zài)完成工商登記之(zhī)日起30日内,按财務隸屬關系向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辦理财務登記。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應建立登記檔案,作爲(wéi / wèi)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财務監督管理基礎資料,以(yǐ)及作爲(wéi / wèi)對其實施考核、評價、财政支持政策等的(de)依據。

第七條 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首次申請辦理财務登記的(de),應提交以(yǐ)下資料:

(一(yī / yì /yí))出(chū)資人(rén)協議及有關部門批準設立的(de)文件;
(二)會計師事務所出(chū)具的(de)驗資報告或證明;
(三)企業章程;
(四)《企業法人(rén)營業執照》副本複印件。

第八條 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下列情況發生變化時(shí),從發生之(zhī)日起30日内,向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辦理變更财務登記:

(一(yī / yì /yí))名稱、住所或法定代表人(rén)變動;
(二)組織形式變動;
(三)分立或合并;
(四)控股股東變動;
(五)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規定的(de)其他(tā)情形。

第九條 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發生以(yǐ)下情形,應辦理移交登記手續或注銷财務登記:

(一(yī / yì /yí))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法人(rén)機構工商注冊登記發生變更導緻财務主管部門變化的(de),根據企業申請,應當辦理财務登記基礎資料移交手續;
(二)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解散或被依法撤銷的(de),應自出(chū)資人(rén)協議生效或有關部門批準之(zhī)日起30日内,向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辦理注銷财務登記;
(三)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被依法宣告破産的(de),應自法院裁定之(zhī)日起30日内,向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辦理注銷财務登記。

第三章 一(yī / yì /yí)般财務監管

第十條 建立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風險預警和(hé / huò)控制制度。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應按金融監管部門要(yào / yāo)求建立健全涵蓋資本風險、支付風險、資産質量風險、市場風險、關聯交易風險、表外業務風險等在(zài)内的(de)财務風險控制制度,并按審慎經營原則,及時(shí)準确全面地(dì / de)識别、計量、監測和(hé / huò)控制财務風險。
第十一(yī / yì /yí)條 建立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内部财務管理報告制度。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的(de)需要(yào / yāo),合理籌集資金、有效營運資産、控制成本費用、規範收益分配及編制财務會計報告,并制定相應的(de)内部财務管理制度,加強财務監督和(hé / huò)财務信息管理。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應在(zài)内部财務管理制度正式執行之(zhī)日起30天内向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報送相關财務管理制度。
第十二條 建立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主要(yào / yāo)财務指标和(hé / huò)金融監管指标分析報告制度。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應按财政部門要(yào / yāo)求及時(shí)報送主要(yào / yāo)财務指标和(hé / huò)金融監管指标執行情況。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應根據上(shàng)報信息,分析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财務運行狀況,及時(shí)發現問題。年度終了(le/liǎo),市縣級财政部門應将相關情況和(hé / huò)分析逐級上(shàng)報省級财政部門,由省級财政部門彙總分析後于(yú)每年5月15日前上(shàng)報财政部。
第十三條 建立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重要(yào / yāo)财務事項報告制度。重要(yào / yāo)财務事項包括:改制、重組、上(shàng)市、合并、分立、增資減資、引入戰略投資者、産權轉讓、設立子(zǐ)公司、關閉等,以(yǐ)及可能導緻企業實際控制權發生變化的(de)事項。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應在(zài)上(shàng)述事項發生之(zhī)日起30日内,向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報告,并按第八條和(hé / huò)第九條規定辦理相關财務登記手續。
第十四條 建立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薪酬方案和(hé / huò)長期股權激勵方案報告制度。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應嚴格執行國(guó)家有關規定,建立與當地(dì / de)實際情況、行業水平以(yǐ)及企業自身經營情況相符合的(de)薪酬管理制度和(hé / huò)長期股權激勵制度。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财務決算報告中,應對企業年度薪酬方案和(hé / huò)長期股權激勵方案及實施情況作出(chū)說(shuō)明。
第十五條 建立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基礎資料報告制度。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應于(yú)年度終了(le/liǎo)後,按照财政部門要(yào / yāo)求,根據年度會計報表資料,填報本企業各項财務指标值,并将績效評價基礎資料報送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市縣級财政部門應認真審核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績效評價材料有關數據的(de)真實性、完整性和(hé / huò)合規性,并逐級報送省級财政部門;省級财政部門彙總分析本地(dì / de)區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整體績效情況于(yú)每年5月15日前報财政部。
第十六條 固定資産、在(zài)建工程管理。

(一(yī / yì /yí))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凡購建固定資産,在(zài)規定限額以(yǐ)上(shàng)的(de),必須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de)原則進行招投标。特殊情況不(bù)宜招标的(de),應引入市場機制實行比價購建。省級财政部門負責根據本地(dì / de)區實際情況制定限額标準。
(二)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固定資産賬面價值和(hé / huò)在(zài)建工程賬面價值之(zhī)和(hé / huò)占淨資産的(de)比重,從事銀行業務的(de)最高不(bù)得超過40%,從事非銀行業務的(de)最高不(bù)得超過50%.農村信用社固定資産和(hé / huò)在(zài)建工程賬面價值之(zhī)和(hé / huò)占淨資産的(de)比重,由省級财政部門結合本地(dì / de)區實際情況确定,但最高不(bù)得超過50%.國(guó)家另有規定的(de),從其規定。
(三)處置限額以(yǐ)上(shàng)的(de)固定資産,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應堅持公開、透明和(hé / huò)評估作價的(de)原則,引入市場機制進行處置。

第十七條 抵債資産管理

(一(yī / yì /yí))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應建立健全抵債資産管理制度,控制接收抵債資産的(de)範圍,嚴格接收标準。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接收的(de)用以(yǐ)抵債的(de)固定資産原則上(shàng)不(bù)準自用,應組織拍賣變現;确需自用的(de),應視同于(yú)新購固定資産并辦理相應的(de)固定資産購建審批手續。
(二)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處置抵債資産應堅持公開透明的(de)原則,避免暗箱操作,防範道(dào)德風險。抵債資産原則上(shàng)應采用公開拍賣方式進行處置。采用其他(tā)方式處置抵債資産的(de),應當引入競争機制選擇抵債資産買受人(rén)。
(三)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應加強對抵債資産接收、保管和(hé / huò)處置情況的(de)監督檢查,對不(bù)符合國(guó)家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的(de),應及時(shí)進行制止和(hé / huò)糾正。

第十八條 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應在(zài)國(guó)家規定的(de)範圍内處置不(bù)良資産。需批量處置不(bù)良資産的(de),應按照國(guó)務院批準的(de)金融企業處置不(bù)良資産的(de)有關政策執行。
第十九條 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應嚴格執行财政部有關金融企業呆賬核銷管理辦法及相關政策規定。呆賬核銷必須嚴格認定條件,提供确鑿證據,嚴肅追究責任,逐級上(shàng)報、審核和(hé / huò)審批,對外保密,賬銷案存。

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負責對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呆賬核銷進行監督管理,每年檢查覆蓋面應達到(dào)本地(dì / de)區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數量的(de)一(yī / yì /yí)定比例。該比例由省級财政部門根據本地(dì / de)區實際情況确定。

第四章 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财務監管

第二十條 建立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年金方案審批制度。根據《财政部關于(yú)國(guó)有金融企業試行企業年金制度有關問題的(de)通知》(财金[2006]18号)、《财政部關于(yú)進一(yī / yì /yí)步加強金融企業财務管理若幹問題的(de)通知》(财金[2008]12号)等規定,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的(de)年金方案應經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審核批準後實施。其中,報市縣級财政部門的(de)年金方案,應逐級報經省級财政部門審核批準,但依法取得相應授權的(de)除外。
第二十一(yī / yì /yí)條 建立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制度。省級财政部門應依據《金融類國(guó)有及國(guó)有控股企業績效評價暫行辦法》(财金[2009]3号)和(hé / huò)《金融類國(guó)有及國(guó)有控股企業績效評價實施細則》(财金[2009]169号)等規定,組織實施本地(dì / de)區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工作,對金融企業會計年度的(de)盈利能力、經營增長、資産質量、償付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判。評價結果将作爲(wéi / wèi)考核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業績、加強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經營管理、确定企業負責人(rén)薪酬和(hé / huò)獲得财政支持的(de)重要(yào / yāo)依據。
第二十二條 建立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國(guó)有資本收益管理制度。省級财政部門應根據國(guó)家有關法律法規和(hé / huò)财政部相關規定,制定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國(guó)有資本收益收繳辦法,督促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施行。
第二十三條 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應督促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嚴格執行《金融類企業國(guó)有資産産權登記管理辦法》(财金[2006]82号)、《金融企業國(guó)有資産評估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财政部令第47号)、《金融企業國(guó)有資産轉讓管理辦法》(财政部令第54号)規定,做好國(guó)有資産産權登記、資産評估和(hé / huò)資産轉讓等工作。
第二十四條 财政部門出(chū)資或由地(dì / de)方人(rén)民政府授權财政部門管理的(de)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其重要(yào / yāo)财務事項、企業負責人(rén)薪酬、長期股權激勵方案、利潤分配方案等均應報相應财政部門審核批準後實施。其中,股份制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财政部門應通過依法派出(chū)人(rén)員參加董事會或股東大(dà)會方式履行财務監督管理職責。省級财政部門負責對所轄各級财政部門出(chū)資或由地(dì / de)方人(rén)民政府授權财政部門管理的(de)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确定上(shàng)述事項的(de)審批規程和(hé / huò)審批權限。
第二十五條 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應督促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根據國(guó)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引入競争機制選聘會計師事務所,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維護國(guó)家金融安全。地(dì / de)方國(guó)有金融企業應向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報告所聘會計事務所名稱、聘任期限等情況。

第五章 财務信息報告

第二十六條 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應及時(shí)向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報送季(月)度報告、年度财務決算和(hé / huò)财務分析報告。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的(de)年度财務決算報告必須經具有相應資格的(de)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報送财務信息的(de)質量、準确性和(hé / huò)及時(shí)性,将作爲(wéi / wèi)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評價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财務管理工作和(hé / huò)給予财政支持政策的(de)重要(yào / yāo)依據。
第二十七條 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應指導、督促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按照《會計法》、《金融企業财務規則》等法律法規組織會計核算,确保财務信息真實可靠。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應對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的(de)财務信息進行分類彙總、分析和(hé / huò)評價,并及時(shí)向本級人(rén)民政府和(hé / huò)上(shàng)級财政部門報告。
第二十八條 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應按财政部要(yào / yāo)求,及時(shí)報送各類财政金融信息,報送信息的(de)質量和(hé / huò)及時(shí)性将作爲(wéi / wèi)财政部考核、評價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财務監管工作和(hé / huò)給予财政支持政策的(de)重要(yào / yāo)依據。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九條 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應根據财務登記情況、财務信息、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等建立監測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運營的(de)指标庫,及時(shí)發現和(hé / huò)消除風險隐患。對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出(chū)現的(de)重大(dà)風險問題,應向當地(dì / de)政府和(hé / huò)上(shàng)級财政部門報告,盡早采取化解措施,避免金融風險轉化爲(wéi / wèi)财政風險。
第三十條 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應根據财政部制定的(de)各項規定,建立對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定期或不(bù)定期的(de)監督檢查制度。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應與金融監管部門派出(chū)機構建立健全地(dì / de)方金融風險聯合評估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安排必要(yào / yāo)的(de)金融風險防範資金,維護地(dì / de)方金融秩序穩定。
第三十一(yī / yì /yí)條 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應結合日常财務監管,有計劃、有重點、分步驟地(dì / de)對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的(de)财務執行情況等問題進行專項檢查。對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财務管理中違反國(guó)家規定的(de),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要(yào / yāo)嚴格按照《會計法》、《财政違法行爲(wéi / wèi)處罰處分條例》和(hé / huò)《金融企業财務規則》等法律法規進行處理。
第三十二條 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有下列情形之(zhī)一(yī / yì /yí)的(de),由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視情節輕重予以(yǐ)通報批評:

(一(yī / yì /yí))不(bù)按規定提交設立、變更财務登記文件,不(bù)按規定開設和(hé / huò)管理資金賬戶,不(bù)按規定列支經營成本、費用、确認經營收益、以(yǐ)及計提減值準備、提留準備金、分配利潤的(de);
(二)财務風險控制、籌集和(hé / huò)運用資金、以(yǐ)及資産管理不(bù)符合規定要(yào / yāo)求;
(三)不(bù)按規定處理财政資金、國(guó)有資産,不(bù)按規定順序清償債務、處理财産的(de),以(yǐ)及不(bù)按規定處理職工社會保險費、經濟補償金的(de);
(四)超過核定标準發放企業負責人(rén)收入的(de);
(五)違反國(guó)有金融企業試行年金制度有關規定的(de);
(六)其他(tā)違反金融企業财務管理有關規定的(de)。

第三十三條 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有下列情形之(zhī)一(yī / yì /yí)的(de),由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對金融企業及其負責人(rén)和(hé / huò)其他(tā)直接責任人(rén)給予警告:

(一(yī / yì /yí))不(bù)按照規定建立内部财務管理制度的(de);
(二)内部财務管理制度明顯與國(guó)家法律、法規和(hé / huò)統一(yī / yì /yí)的(de)财務管理規章制度相抵觸,且不(bù)按财政部門要(yào / yāo)求修改的(de);
(三)不(bù)按照規定提供财務信息的(de);
(四)拒絕、阻擾依法實施财務監督的(de)。

第三十四條 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違反本辦法,有關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de),依照其規定處理、處罰。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在(zài)依法實施财務監督中,對不(bù)屬于(yú)本部門職責範圍的(de)違法違規事項,應依法移送相關管理部門處理。

第三十五條 經監督檢查發現,不(bù)執行本辦法的(de)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以(yǐ)及出(chū)現違規行爲(wéi / wèi)并在(zài)限期内未整改完畢的(de)地(dì / de)方金融企業,不(bù)得繼續享受中央财政和(hé / huò)地(dì / de)方财政出(chū)台的(de)各項優惠政策;未認真執行本辦法的(de)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财政部将視情節輕重減少或停止對相應地(dì / de)方政策或資金的(de)支持。

第三十六條 地(dì / de)方财政部門工作人(rén)員應根據國(guó)家法律法規,正确履行财務監督管理職能,保守企業商業秘密,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洩露國(guó)家秘密、商業秘密的(de)相關責任人(rén),依法進行處理。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七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财政部門可以(yǐ)依據本辦法,結合本地(dì / de)區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zhī)日施行。